爐底輥生產加工工藝提升之造型工藝創新
? 來源:亞太特種鑄鋼 ??? ? 作者:亞太小編 ? ? 瀏覽: 次 ? ? 日期:2020-03-12 08:34
鑄造車間的造型工,一直以來都是爐底輥同行互相爭搶的“香饃饃”。因為這個工種不僅是個技術活、精細活,而且還是個體力活。全手工作業且絲毫不得偏差,一天工作下來全變“熊貓”。
首先是砂型配比要得當,跟隨天氣變化,保持一定的干濕度,否則,產品出來就是氣孔,夾砂等。再是尺寸和強度等都要符合標準,比如,爐底輥端蓋砂型每cm2要敲打100下,少一下,就可能在離心機的高速旋轉下產生裂紋,輕則產品報廢,重則可能造成重大安全隱患。最后,每天近200噸的鑄造爐底輥用砂型,全靠工人位用雙手打造出來。沒有很好的身體素質,真是一般人做不下來的。
雖說現有的都是十年以上的老工人,但在亞太特種鑄鋼向前大步發展的道路上,人才梯隊的建設還是顯得有些青黃不接。因此,在亞太特種鑄鋼領導高度重視下,鑄造車間開始研究以機代人的解決辦法。歷經兩個多月,試遍了各種工具和方法,最后,鎖定在搗固機上。由爐底輥造型組長親自使用,研究新的造型方法。2周后,爐底輥造型組長便取得成功。
但是,成功并沒有來的那么快。組里采用搗固機使用新的造型工藝創新方法,效率翻番。可是,老員工們擔心效率上去了,就要裁員,堅決不肯使用新工藝。最后,不得以車間請公司領導出面,才得以安撫下來。由于公司各項爐底輥新材質,新工藝的研制成功,市場占有率以達全國前10。穩定的產品品質,使我們能在其它同行業績下滑的時候,我們反面逆市上升。所以,只要我們做的好不怕沒有活干,沒有訂單。
工人們的接受,使得造型以機代人創新項目獲得圓滿成功。亞太特種鑄鋼鑄造車間去年產量大幅提高20%,而造型工數量卻由20人調整為12人,大幅提高了爐底輥生產效率。